成果发布
劳动人事学院作为中国劳动科学研究的最权威学府,是国内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和劳动关系学科的开拓者,科学研究的先行者,最佳实践的推动者。学院一直秉承服务社会、贡献国家的理念,将学术研究与政策分析紧密结合,积极回应并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重大需求。学院汇聚了一批顶尖的学者和卓越的研究团队,不仅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更在推动社会进步、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方面贡献了自己的智慧。
近日,教育部完成了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结果公示,劳动人事学院三项成果荣获殊荣,分别为:
1.郑功成教授的研究成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亟待强化系统思维与精准施策》获咨询服务报告一等奖;
2.曾湘泉教授学术团队的研究成果《2018-2021: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获咨询服务报告二等奖;
3.苏中兴教授的研究成果《Going Beyond the SHRM Paradigm: Examining Four Approaches to Governing Employees》获著作论文三等奖。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始设于1995年,是教育部为表彰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所取得的突出成绩而设立的奖项,每三年评选一次,本届评奖的奖项分为著作论文奖、咨询服务报告奖、普及读物奖和青年成果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是目前国内人文社科领域最具公信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奖项。
劳动人事学院将继续坚守初心,加强学术研究、政策分析与实践应用,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学院将继续发挥其在劳动就业、人力资源、人才战略、社会保障、劳动关系、职业发展、创新创业等领域的专业优势,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和社会的进步贡献更多卓越成果。
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获奖成果名单
奖项 类型 |
奖项 等级 |
成果名称 |
学科 类别 |
主持人 |
咨询服务报告奖 |
一等奖 |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亟待强化系统思维与精准施策 |
管理学 |
郑功成 |
咨询服务报告奖 |
二等奖 |
2018-2021: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 |
经济学 |
曾湘泉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 |
著作论文奖 |
三等奖 |
Going Beyond the SHRM Paradigm: Examining Four Approaches to Governing Employees |
管理学 |
苏中兴 |
获奖成果简介
一、郑功成教授获奖成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亟待强化系统思维与精准施策》(咨询服务报告,一等奖)
本成果由中外社会保障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我国社会保障取得的发展成就与基本经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挑战、面向未来对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保制度的建议等四部分组成。认为社会保障是治国安邦的重要支柱和实现人民福祉的基本途径,对国计民生长远发展影响重大。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更是国家现代化的标配。
本成果总结了中外历史经验教训,发现凡社会保障成功者,通常是理性建制且不断完善,可以提供清晰稳定的预期并持续发展,得到的是人民满意、社会安定、国运昌隆;凡社会保障不成功者,往往是理性不足、党争不止、失之偏颇,导致的是难以为继、社会动荡、国运衰落。中外正反两面的例子,提供了一面很好的镜子。
本成果在总结我国社会保障发展成就与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剖析了存在的六大问题即:系统性、协同性不够,体系结构失衡;权责不清与责任失衡等制度性缺陷日益显性化;社会保险参保质量不高;物质基础薄弱,再分配作用发挥有限;可持续性不强;法治化水平与经办服务能力低,导致制度实践效果受损。同时解析了面临的六大挑战即:人口老龄化与少子高龄化;人口高流动性与人户分离现象常态化;数字经济催生各种新业态,就业方式更加多样化;低收入群体规模依然庞大,构成了走向共同富裕的最大短板;社会保障需求呈现多元化,福利刚性发展与财力增速减缓的矛盾开始显性化;深化改革面临的风险增大。
本成果对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保制度提出了六大方面共计30条建议:一是明确建制目标,坚持统筹推进、理性发展。二是尽快优化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社会救助制度;三是回应人民关切,及时补上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短板;四是精准发力,扎实推进多层次保障健康发展;五是持续壮大社会保障物质基础,强化再分配功能;六是加快提升法治化水平,增强经办服务能力。同时还附上了《中国养老金:制度变革、问题清单与高质量发展》《中国医疗保障:“十四五”发展思路与重点任务》《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现状评估与政策思路》《中国社会保障演进的历史逻辑》《社会保障与国家治理的历史逻辑及未来选择》《当代社会保障发展的历史观与全球视野》等六个报告。
本成果获得国家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为深化我国社会保障领域的相关改革和推进社会保障领域立法提供了相应的理论背景和决策依据。
二、曾湘泉教授学术团队获奖成果:《2018-2021: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咨询服务报告,二等奖)
《2018-2021: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教授率领的研究团队,在2018-2021年期间,编制和发布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简称CIER指数),深入开展我国劳动力市场监测体系研究,为国家就业形势分析、判断、监测和预测并提供就业政策咨询的重要研究成果。
CIER指数编制源于2008年底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市场的冲击和应对需求。2009年初,在曾湘泉教授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及时组织召开“中国就业季度分析会”,利用招聘平台大数据编制CIER指数,并撰写《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为观察我国就业市场动态变化提供监测数据和分析结论。实践表明,CIER指数已被视为我国就业市场冷暖变化的“温度计”,它既克服了以往测量和统计指标对就业市场反应不灵敏、监测不及时和判断不准确的缺陷,又借助招聘平台大数据创新了劳动经济学研究范式,丰富和拓展了我国劳动力市场测量和分析方法,为落实国家《“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中提出的“推进大数据在就业统计监测领域的应用”,构建中国劳动力市场测量和统计指标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CIER指数的编制以及《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发布的主要内容,现已成为国家就业市场监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备受国家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与充分肯定,并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是2004年初在我国高校成立的唯一一家高端就业政策智库。自成立以来,一直为国家就业政策咨询发挥着重要作用。2009年一季度以来,多个政府部门定期参加该所举办的《中国就业季度分析会》,研读《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该成果对政府利用招聘平台大数据,监测就业市场动态变化,分析研判就业形势以及政策制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发布后,获得国内外各界广泛赞誉,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2016年以来,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及国际财经主要媒体彭博社等对此进行了广泛和深入报道,据不完全统计相关报道已超过2万篇。
三、苏中兴教授获奖成果:《Going Beyond the SHRM Paradigm: Examining Four Approaches to Governing Employees》(论文,三等奖)
《Going Beyond the SHRM Paradigm: Examining Four Approaches to Governing Employee》是国内学者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发表的代表性成果,也是一项原创性的研究成果。论文发表在《Journal of Management》上,该期刊影响因子为13.51,五年影响因子为18.02,有着严格的评审标准和流程。该成果立足于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整合已有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和组织理论研究的主要结论和前沿观点,突破了西方学术研究中普遍存在的“非此即彼”(either-or)的思维,基于中国传统哲学中“包容并蓄”(both-and)的思维,构建出一个新的员工治理模式的理论框架。本文提出的员工治理模式是基于员工的承诺激发和规则服从两个维度,进而划分出四种员工治理模式:以激发员工承诺为中心的纽带型治理(bonded governance)、以实现员工服从规则为中心的纪律型治理(disciplined governance)、同时强调员工承诺和规则服从的混合型治理(hybrid governance)、同时忽视二者的松散型治理(unstructuredgovernance)。
本成果立足于中国管理现象和管理实践,同时结合国际学术研究前沿,原创性地提出了一个整合的员工治理模式的分析框架,并且用实证方法检验了混合型员工治理模式对中国企业的积极作用,体现了基于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构建的管理概念和理论对管理现象的强大解释力。论文发表以来,产生了非常显著的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学术影响力,被诸多国家的学者引用,对推动中国本土管理研究国际化和构建中国自主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还有助于打破不同研究领域的“理论孤岛”,促进了组织理论前沿研究和人力资源管理前沿研究之间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