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案例开发与应用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05.13

2025年5月7日上午,由领导科学研究中心和劳动人事学院数据与案例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案例开发与应用研讨会”在求是楼343会议室成功举办。研讨会由领导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高级讲席教授孙健敏教授主持,来自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王雪莉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徐京悦副教授以及云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的傅安国教授分别作专题报告。三位专家结合自身实践,深入解析案例开发与应用的核心方法与实施策略,为与会者呈现了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价值的经验分享。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周文霞教授、徐世勇教授、骆南峰副教授、陈雯老师、冯雯老师等参会,逾五十位校内外师生通过线下或线上方式参与研讨,与会人员就案例开发方法论、教学实践难点等问题展开深度交流。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王雪莉副教授在主题报告中,系统分享了其多年来在人力资源与组织管理案例教学的实践经验。她特别指出,在混合式教学环境下,案例选择需遵循三大原则:一是紧扣课程需求,即案例应服务于核心知识点讲解,例如当前企业“降本增效”背景下的人力资源调整实践应根据课堂主题有侧重性地选择案例;二是动态更新迭代,要紧跟实践变化,关注数字化、智能化催生的新型劳动关系,及时回应学生在课堂中提出的现实问题;三是分层教学设计,针对本科生、MBA等不同群体调整案例难度,如为缺乏工作经验的学生增加企业背景代入环节。王教授还分享了两种教学形式:学习小组和个人学习,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了“双轨教学模式”——既保留学习小组的安全感,又通过个人发言锻炼独立思考能力,并强调“教师应避免预设标准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像管理者一样决策”。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徐京悦副教授以其开发的品牌课程《社会创业与社会企业家精神》为例,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与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以及孟加拉国尤努斯团队合作开发的30余个社会企业案例。通过成都骑行俱乐部救援、弱势群体就业帮扶等生动案例,徐教授展示了如何开发案例,并将社会问题解决融入不同类型的教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徐教授同样区分了MBA课程与本科生课程的差异,并介绍了为MBA同学创设的整合型课程模式,通过“案例教学+实际教学+行动学习”的方式将学生与案例和案主紧密结合。在本科生课程中,徐教授同样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多发挥本科生的创意,让同学们在实践中种下一颗思想的种子,激发其对案例的深层探索。

傅安国教授则在线上作题为“探索中国特色组织行为学案例教学的新范式”的专题报告,深入探讨了组织行为学案例的本土化路径。他提出,中国特色案例应根植于中国企业现实,通过真实访谈获取一手资料,以故事化叙事吸引学生,并融入数字化多模态呈现。傅教授以茅台集团培训为例,指出“企业家喜欢真实的故事”,呼吁开发反映家族企业代际冲突、国企混改等本土管理现象的案例,助力讲好“中国管理故事”。

在讨论环节,多位老师和同学围绕教学案例的开发与应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例如,如何更有效地在案例教学中融合AI技术,并控制AI使用对教学过程的干扰,与会专家分享了各自的经验与思考,如通过问题拆解、强化课堂互动以及组织小组辩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在谈及线上教学时,专家们指出,应优化参与形式,如设置即时提问、利用聊天框反馈等机制,以提高学生的专注度和参与感。与此同时,专家们还进一步探讨了案例开发与应用的策略,特别是如何将案例有效地与课堂教学目标结合。她们指出,案例的开发与撰写应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结合受众特点进行有策略的内容选择,并在撰写过程中高度重视真实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搜索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其主动探索与课程相关的知识内容。

在会议总结环节,孙健敏教授指出,案例教学是推动管理教育创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他倡议学界共同构建案例资源库,并加强教师培训与跨机构合作。劳动人事学院数据与案例研究中心主任陈雯老师在致谢时表示,三位专家的精彩分享为案例教学开辟了新视野,期待未来持续搭建交流平台,与各位教师携手探索更多元的案例开发模式,共同打造具有示范价值的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