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4月18日至21日,劳动人事学院师生开启“青春社会行”,踏上巴蜀热土,以“大国重器·红色寻根”为主题,赶赴红色基地、党的创新理论生动实践地和科技发展前沿阵地开启了一场融历史文脉、工业脊梁与红色精神于一体的党建访学。从三星堆的千年文明到国机重装的大国制造,从吴玉章故居的初心印记到建川博物馆的烽火记忆,师生追随总书记的足迹,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响中感悟民族复兴的力量,汲取作风建设的生动素材。
01 三星堆博物馆:解码古蜀文明,赓续文化基因
访学首站,师生们走进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的三星堆博物馆。这里是古蜀文明的瑰丽缩影,习近平总书记曾于2023年7月亲临新馆,驻足“世纪逐梦”“天地人神”等展厅,殷切嘱托“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在世界上是叫得响的,展现了四于多年前的文明成果,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相互影响等提供了更为有力的考古实证”。青铜神树、黄金面具、巨型青铜立人……一件件跨越四千年的文物,是鉴证中国历史的“重器”,诉说着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与生生不息。师生们在光影交织的文物中触摸历史脉络,深刻体悟习近平总书记“保护好、传承好文化遗产”的深远意义。
02 国机重装集团:触摸大国重器,激扬奋斗豪情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19日下午,师生深入国机重装集团生产一线,见证“大国重器”的锻造历程。
国机重型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机重装),是我国高端重型装备研制旗舰企业,是世界重大技术装备领域少数具备极限制造能力的企业,攻克了国产大飞机C919模锻件、8万吨模锻压机等众多“卡脖子”问题。
在国机重装集团,师生首先了解了企业的发展历程和生产情况,并实地参观重型机械制造过程,不少同志第一次亲临制造业产线,眼见重器锻造生产,深受震撼鼓舞。国机重装集团多位代表与劳人师生进一步分享交流,聚焦产业发展战略、大国重器研制,为在场师生进一步介绍重型装备制造业发展,及国机重装集团的人才发展规划,不仅让在场同学对这一战略基础性行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让师生们深切感受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跃升的澎湃动力,更读懂了习近平总书记“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战略擘画。
03 吴玉章故居:追寻先驱足迹,厚植家国情怀
次日清晨,学院师生赴自贡荣县,参观吴玉章陈列馆及故居。陈列馆内丰富的史料、珍贵的文物以及详实的文字介绍,全方位地展现了吴玉章老校长波澜壮阔的一生,涵盖了老校长从早年投身革命,到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战士,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经历。吴玉章老校长“几十年如一日”优良作风、“一辈子做好事”的初心坚守,成为师生党员加强作风建设的关键素材。
随后,同学们移步吴玉章故居。故居内朴素的陈设,再现了吴玉章为民族解放与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的一生。师生们驻足凝思,在“一个人能走多远,不要问双脚,要问志向”的箴言中,汲取信仰的力量。
04 建川博物馆聚落:铭记历史烽火,传承红色薪火
“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安宁,收藏灾难;为了传承,收藏民俗。”在建川博物馆聚落,师生们穿梭于抗战、中流砥柱、抗震救灾等主题展馆。一件件震撼人心的展品,串联起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壮阔史诗。值此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的论断,在此刻愈发铿锵。
在“抗战老兵手印广场”前,数千枚血红手印,仿佛仍在传递着历史的温度;在中流砥柱馆,史实昭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军队一直是全民族团结抗战,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中流砥柱;在汶川地震纪念馆,灾区人民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精神、人民子弟兵在这场特殊战争中的献身精神,以及社会各界在这场灾难面前表现出的无私大爱精神,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
05 四川大学:对话创新前沿,共绘青春蓝图
访学尾声,师生走进四川大学科技园,探访产学研融合的“创新引擎”。深入机器人发展前沿,与川大教授现场交流创业心得体会,鼓励大家在新质生产力浪潮中探索学科融合,大胆创新。
随后,师生走进川大校园,参观江姐博物馆并与四川大学商学院战略与组织管理系围绕人才培育开展党建联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校训与“复兴栋梁”的使命交相辉映,科技创新的锐气与红色基因的血脉在此融合汇流。
寻根铸魂,党建砺行。此次四川之行,既是文化寻根之旅,更是精神淬炼之行,是学院开展深入贯彻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关键一环。从古蜀文明的璀璨到大国重器的雄浑,从先驱精神的感召到红色基因的传承,劳动人事学院师生在行走中读懂“何以中国”,在思索中坚定“何以有我”,以实际行动将作风建设深度融入学院发展大局,以服务国家战略为要坚定不移走好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