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2025全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学科教师研习营举行 发布时间:2025.08.15

8月9日至10日,全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学科教师研习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和劳动经济学会人力资源专委会主办,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学科自主知识体系联盟、中国人才创新理论与实践联盟协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为合作机构。研习营开展了七个主题报告以及AI赋能教学与研究、《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材教学等三个实战工作坊。20位专家围绕人力资源管理学科建设、教学与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热点分享有益洞见,来自北京大学等全国100余位教师共同研习。研习营活动由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周文霞主持。 

image.png

image.png

9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党委书记陈姚在研习营开幕致辞中,强调本届研习营旨在响应人才强国战略,适应数字化趋势,推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教材与方法自主创新。他呼吁兄弟院校共建兼具理论厚度、实践深度与教育温度的新时代育人体系,为培育适应国家战略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image.png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前院长、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发表演讲《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培养》,揭示AI时代劳动力需求从单一技能转向复合能力结构、具备高水平非认知能力的劳动者更具竞争优势。

image.png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前院长、公共管理学院创院院长、《人力资源管理》马工程教材首席专家董克用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早期的历史和对未来的展望》演讲中表示,人力资源管理学科发展需回归初心,平衡技术赋能与人文传承。

image.png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全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谢小云在《新时期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学科建设思考》演讲中表示,学科转型需关注国家战略需求,要以问题导向与交叉融合推动科研评价与组织架构变革。

image.png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会长戚聿东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转型与创新》演讲中指出要重视“数字人才”,他提出构建战略科学家与大国工匠技能互补的人才生态。

image.png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系执行主任刘和福在《人工智能驱动的管理研究新路径的思考》演讲中指出,AI为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提供新的方法论和研究领域。他提出可通过“管理理论工程化”将组织行为学等理论嵌入智能系统。

image.png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彭剑锋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经营者思维与实践观》的演讲中强调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具备经营者思维,连接业务战略以提升价值创造能力。他指出AI时代更需聚焦“经营人心”,激发创造力与心灵成长,推崇长期主义、利他主义和创新向善的价值观。

image.png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孙健敏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应关注民生》演讲中表示,学术研究需关注新业态劳动者权益、员工心理援助等民生议题;在利用AI提升效率的同时要关注公平和人文关怀。

8月9日下午,教师研习营精心设置AI赋能教学与研究实战工作坊,金蝶中国助理总裁、HR事业部总经理蔡雪探讨了“AI驱动下的人力资源管理重构与教学模式探索”;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陈力凡分享了“AI赋能‘三模块驱动’管理类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助理教授陈泽阳则聚焦“AI赋能科研工具箱与重塑科研工作流”。

8月10日,研习营聚焦人力资源管理核心课程的教学实践和马工程教材重点内容,分设《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两大教学工作坊。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孙健敏探讨了“马工程组织行为学的探索与思考”;教授周文霞则聚焦“如何讲好沟通:一般原则与具体场景”;教授徐世勇阐释了“组织行为学中的个体心理与行为”;教授李育辉结合人智融合分享了“团队教学与研究创新”。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昕阐述了“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与人才培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赵琛徽探讨了“人力资源管理数智化转型、挑战与虚拟教研室建设”;北京大学教授姜铠丰报告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前沿研究”。

image.png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劳动经济学会人力资源专委会主任刘松博教授在闭幕致辞中,总结本届研习营以“研习结合”模式强化互动学习与实践转化,在师资建设与前沿探索上取得丰硕成果。他表示,学院将持续支持研习营并将其打造为国内学科教师交流成长的重要平台。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自2019年起连续举办全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师研修班。本届研习营的举办,彰显了学院服务专业同行、推动数智时代学科创新的作用,将对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国家人才强国战略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