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就业季度分析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2.07.18

2022年7月13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主办的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就业季度分析会在劳动人事学院举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陈勇嘉、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副司长孟灿文,智联招聘集团、阿里研究院、58同城招聘研究院、美团新就业研究所、滴滴发展研究院、苏州工业园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等领导和专家,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曾湘泉,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刘尔铎、耿林,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李育辉等学者和研究生博士生40余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会。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赵忠教授主持会议。

在主题报告阶段,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耿林作了题为《2022年第二季度就业形势分析——基于智联招聘网络大数据》的主题报告。报告首先分析了2022年第二季度整体就业形势,并对第三季度就业形势进行了预测,随后对分行业和职业、分地区和城市、分企业规模和企业性质的就业情况展开了讨论。报告指出,从2022年一季度到2022年二季度,招聘需求人数和求职申请人数均上升,但求职申请人数上升幅度明显高于招聘需求人数,因此CIER指数从1.56下降至1.35,也低于去年同期的2.09,与2020年同期水平持平。分月度来看,CIER指数在4月和5月环比下降,6月有所回升。基于计量模型的预测显示,若后续经济延续6月份的企稳趋势,2022年第三季度CIER指数料将高于第二季度。

分行业和职业来看,专业服务/咨询、计算机软件等行业,以及技工/操作工、物流/仓储、客服等职业招聘需求增长,带动CIER指数环比上升,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基金/证券/期货/投资的CIER指数则同比有所回升。分地区和城市来看,各地区和城市的CIER指数与上季度基本持平,较去年同期则下降。分企业规模和性质来看,大中小微企业CIER指数依次递减,较上季度变动较小,较去年同期均下降,各类性质企业CIER指数仍低于1,上市公司CIER指数最高,国企最低。

苏州工业园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晓光作了《苏州工业园区2022年二季度人力资源情况报告》。该报告介绍了2022年第二季度苏州工业园区人力资源情况及变动趋势。在需求方面,2022年第二季度需求指数为3809%,环比上涨0.13%。在供给方面,第二季度供给指数为484%,环比下降2.2%。在6月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招聘需求与人才供给均有所回暖,若疫情向好,第三季度园区企业用工需求与人才供给或将继续增加。在求职匹配方面,由于人力资源市场供需信息不对称,人才供给存在一定滞后性,第二季度人力资源匹配指数浮动较小,为56%,预计第三季度开始会有较大幅度的回升。在疫情应对方面,停工停产、办公模式改变和人才储备危机是园区企业在疫情期间面对的主要挑战。为此,半数以上的企业采取了数字化办公技能培训、员工心理疏导等应对措施。随着疫情形势向好,园区企业逐渐恢复生产,到第二季度末,已经有96.3%的企业完全或部分恢复正常生产,超半数企业完成调薪,平均调薪幅度为6.39%。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劳动人事学院博士生熊督闻介绍了基于58同城招聘平台数据撰写的《2022年第二季度蓝领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报告指出,2022年第二季度蓝领指数为1.31,同环比均大幅下降,已低于2020年第一季度水平。主要原因在于第二季度招聘需求人数大幅下滑,而求职申请人数出现明显攀升。居民服务、餐饮等行业在最近几个季度的就业形势优于其他行业,制造业则处于持续收缩阶段。今年以来与供应链相关职业的招聘需求出现了明显上升,线下服务业相关岗位的求职供给也有明显提升。从地区来看,由于疫情影响,上海、北京等城市蓝领指数降幅较大。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毛宇飞报告了《2022年第二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景气分析》。从总体来看,本季度高校毕业生CIER指数为0.53,低于全国水平1.35,景气指数持续走低与青年调查失业率上升的趋势较为吻合。从供给来看,往年3月之后求职供给下降,但今年局部地区疫情冲击使得毕业生求职周期延长,二季度供给人数不降反增。分行业来看,通信/电信运营等行业招聘需求明显增加,酒店/餐饮、旅游度假业受疫情等影响景气指数持续下降。分职业来看,机械设计/制造岗位招聘需求旺盛,就业景气程度相对较高,配送理货岗位招聘需求增幅小于求职供给,就业景气出现下降。分城市来看,一线城市招聘需求和求职供给的体量仍相对较大,但由于4~5月局部地区疫情冲击,CIER指数较低,部分新一线城市对求职者的吸引力也在上升。分企业来看,小微企业的招聘需求受到疫情冲击,大型企业需求也缩紧,需要相关政策帮扶和引导。

在主题发言和自由交流阶段,与会领导和专家围绕2022年第二季度就业形势进行了深入研讨。

智联招聘集团执行副总裁李强从总体状况、重点人群、薪酬等方面对第二季度就业形势进行了补充。他指出,上半年受到疫情影响,总体就业压力较大,求职供给同比增幅达56%,且仍在攀升。在重点人群方面,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进展缓慢,且来自往届的未就业人群不断累积,就业形态和就业期望也有所转变,选择自由职业和慢就业的比例在上升,平均期望月薪降至6295元,愿意去小微企业的毕业生比例也在上升。在薪酬方面,第二季度全国平均企业招聘薪酬为10341元,环比上涨3.3%,特别是高技术制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与“十四五”规划相关的战略新兴产业招工需求仍相对旺盛,薪酬增速也较快。

阿里研究院数字经济就业研究中心主任徐飞分享了2022年二季度新就业形态的调研结果。他指出,二季度新就业形态呈现出三大趋势:一是新增注册人数大幅增加,新就业形态就业蓄水池作用明显;二是从业者的收入有所分化;三是新就业形态对重点群体就业的作用明显。企业方面,二季度电商平台中小微企业就业整体形势平稳。预期方面,新就业形态从业者对下季度的预期相对乐观,中小微企业则对招聘持观望态度。建议通过政策组合拳帮助新就业形态从业者和中小微企业疏围解困,更好发挥平台经济稳就业作用。

58招聘行业分析部高级分析师王若倩基于招聘平台的数据分享了第二季度蓝领就业市场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她指出,当前蓝领就业市场走势有三个特点:一是供需增速剪刀差持续增大,就业市场整体失衡;二是企业招聘需求收缩与缺工问题并存;三是求职焦虑逐渐增强。应届生、大龄和低学历求职者需要重点关注。未来随着疫情防控稳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招聘需求降幅有望在第三季度末实现大幅收窄,但就业市场的全面恢复尚需更长周期。

美团新就业研究所所长孟续铎介绍了有关美团外卖骑手的调研结果。他指出,今年以来外卖配送的就业容量持续扩大,有单骑手量和新增骑手数均同比上升,对农民工、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吸纳能力也较强。在疫情的影响下,外卖配送仍能发挥较大的承载就业功能,充分体现了抗疫保供重要价值,成为一种统筹防疫和就业的有效抓手。

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李育辉指出,对雇主和HR管理者的调查也反映出了一些相关问题。一是当前存在大学生“就业难”和蓝领企业“招工难”的结构性失衡问题。二是应届生入职前三年的就业质量和企业的招聘质量也值得研究者们关注。三是后疫情时代职场人群表现出更高的自我能力提升意愿和培训需求,这或将为解决当前的“就业难”问题提供一些新思路。

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赵忠表示,经济恢复与就业市场的恢复之间存在一定滞后性,疫情仍是影响就业市场未来趋势的一大不确定性因素。要平衡好防疫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恢复快速全面传导到劳动力市场。以大中型城市为着力点,充分考虑大中型城市人口密集、服务业发达、经济和就业拉动力大的特点,协调好经济恢复与疫情防控之间的关系。同时,以中小微企业和服务业为重要抓手,帮助其抵御疫情防控带来的风险,稳定其预期,更好发挥二者拉动就业的作用。此外,也要以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待新就业形态,既要看到其在防疫期间的积极作用,也要考虑其在疫情结束后的发展方向。

会议最后,曾湘泉所长进行了简要总结。他表示,总体来看,2022年第二季度各项就业指标都在下行,但6月开始有所回升。具体来看,第二季度的CIER指数出现了一些新特点:西部城市CIER指数首次降至各区域末位,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招聘需求降幅明显,行业极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这些新形势、新特点反映出三个突出问题,需要引起高度关注:一是疫情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亟需出台有效政策来应对其负面影响;二是整体就业市场景气指数、应届生景气指数,蓝领指数下降幅度均较大,反映出当前经济中存在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三是全社会特别是企业家对未来的预期需要重点关注,对企业家的形象宣传或将对经济产生持续、深远影响。为此,有以下几点政策建议:首先,短期来看,应考虑建设低收入群体申报平台,为稳就业、保生存、扩大内需“保驾护航”,同时借助国家统计数据开展相关研究,对青年就业、新就业形态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其次,长期来看,应利用好就业市场对于疫情等外生冲击的反应数据,就中国长期经济发展和长期就业战略展开讨论。最后,政策出台前的就业效果评估与政策推行后的有效落实问题也需要考虑,要从中国就业质量提升、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促进高质量发展等角度来思考。

(文图:黄欢 核稿:曾湘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