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发言

曾湘泉教授应邀出席“全球经济对话:老龄化社会与人工智能:生产力增长路在何方?”会议 发布时间:2025.03.12

2025年3月6日,中金研究院与国际劳工组织联合主办的“全球经济对话:老龄化社会与人工智能:生产力增长路在何方?“会议在京成功举办。国际劳工组织首席经济学家Ekkehard Ernst应邀做了主题报告,中金研究院院长彭文生“从规模经济看DeepSeek对创新发展的启示”以为题做专题报告。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局长李昌徽做总结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曾湘泉应邀出席会议,并以“老龄化、AI与劳动力市场——现实、挑战及未来“为题发表演讲。

曾教授认为,中国正以全球最快速度步入老龄化社会。根据相关预测,未来30年内,人口老龄化将愈发严重,到本世纪末,65岁及以上老年人将超过总人口的40%,而60岁及以上人群比例接近50%。这一趋势将直接导致劳动力供给减少,用工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并可能推高工资成本,从而影响企业生产效率与市场活力。同时,老龄化也使得劳动力年龄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尽管老年工人拥有丰富经验,但在适应新技术、新模式上存在一定局限,这对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论及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时,曾教授详细分析了AI技术在替代与互补效应之间的平衡作用。他指出,智能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在养老、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应用,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劳动力不足,还可通过数据整合与服务创新,为老年群体提供更精准的健康与生活管理方案。然而,AI技术在推广过程中也面临高昂维护成本、数字鸿沟、算法偏见以及法律责任不明等风险,这些问题亟需政府和企业共同制定应对策略,确保技术应用既高效又安全。

此外,曾教授还呼吁,面对老龄化和技术变革的双重挑战,政策层面应加强顶层设计,如将老年人数字培训纳入公共服务,推动适老化产品认证,并积极构建国家级养老平台,实现资源整合与技术共享。他认为,只有各方协同合作,才能有效破解结构性矛盾,推动经济和社会向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参加本次会议并发言的还有中金研究院董事总经理朱锋、哈佛大学Herbert Ascherman经济学讲席教授Richard Freeman、IMF以及日本、韩国的经济学家等。